欢迎来到今日读法网 - 不忘初心 与法同行

    地  方:

企业护航 >> 危机应对

首页 > 企业护航 > 危机应对

宋志平:面对困难企业如何育新机,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0/8/14 16:59:00   来源:中新经纬   

【商业与法治舆情观察室 http://www.blaw.org.cn 快讯】:(中新经纬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14日电 题:《宋志平:面对困难企业如何育新机,开新局?》

作者 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研究会会长)

过去八个月,中国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取得的成绩真的很了不起。从宏观上来看,疫情并没有结束,仍极大影响着经济的恢复,中国经济仍然在修复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从微观上来看,对于企业来说,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底子薄,抵御风险能力不是很强,遇到这样的危机,它们的处境可想而知。中小微企业遇到的困难实际是市场困难、资金困难和安排职工的就业困难。

从眼前的困难来看,企业该怎么做?中央讲“六稳”“六保”,主要是稳经济基本盘,保市场主体。实际上,保住了市场主体就稳住了基本盘,“六稳”“六保”也才能真正落实。

我们国家的经济主体有多少?据我了解,注册的公司制公司有30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有8000多万家,市场主体共有1.23亿户,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所以中小微企业既提供广泛的就业,也能够稳住经济基本盘。

经营企业也要突出“稳”和“保”。“稳”就是稳市场、稳客户、稳定单、稳产业链,因为企业没有市场、没有客户、没有上下供应产业链是不可想象的。“保”指什么呢?保企业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保资金链和员工就业。

着眼未来,从长远来看,企业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要育新机,开新局。

所谓育新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政策中育新机。政策一方面是国家的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另外一方面是扩大内需。“两新一重”即新基建、新城市建设和水利交通重大建设,我估计大概有8万亿的投资,作为企业应该抓住机会。

第二,在市场中育新机。这次疫情使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产品销售不好,也有一些产品供不应求,从企业来讲就要快速转变,以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在市场中培育新的机会。

第三,在经营中育新机。在这场变化中要重新调整企业的战略和目标,经营是抉择,也是战略的选择。

第四,在管理中育新机。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发现管理好的公司免疫力就强,因此下一步企业还是要加强精细化管理。

所谓开新局,也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创新中开新局。在疫情中支撑我们渡过难关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创新。无论是在抗疫的过程当中,还是在恢复经济的过程当中,线上业务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撑。

第二,在改革开放中开新局。最近国家出台了不少改革政策,如国有企业三年改革方案,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改革等。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改革的好机会,国有企业需要改革,民营企业也需要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民营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规范治理。国企和民企互相学习,国企要学习民企的市场精神、企业家精神和拼搏精神,民企要向国有企业学习团队建设和规范管理,只有国企民企互相学习,携起手来,才可以把经济搞好。我常常说,国企和民企就像水和茶的关系,混在一起就是一杯好的茶水,没有必要再分哪是水,哪是茶。

中国最近也有很多新的开放政策,包括海南自贸港的设立,金融的开放。在一些国家搞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时候,中国加大开放,用我们的开放,用中国博大的市场来平抑逆全球化,是非常好的政策。

第三,在经济转型中开新局。近几年有很多企业造电动车,电动车对汽油车来讲就是一场转型,在转型的时候企业要抓住时机去开新局。

第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里开新局。中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要扩大消费,同时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社会保障,让大家敢消费才能扩大消费,扩大消费才能够启动国内的市场主体。同时,我们还要提高国内的产品档次,过去我们把好产品先出口,以后我们要把最好的产品在中国销售,同时还要突出自己的品牌建设。

在国际循环上,我觉得也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格局不会放弃,只是要调整结构。中低端的产品可以转给其他国家去做,我们来做中高端。其次,全球化的格局在变化,我们要适应这场变化,要根据区域化的变化来进行企业的全球布局。(中新经纬APP)(本文据宋志平在江西南昌举办的正和岛创变者年会开幕式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宋志平

0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于今日读法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读法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日读法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非今日读法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邮箱:law10086@163.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今日读法网联系,我方将尊重您得意见与建议。

民生舆情

暂无

友情链接

今日读法网 - 不忘初心 与法同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所联盟 地方链接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