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法制周末
编辑整理 |今日读法网
【商业与法治舆情观察室 http://www.blaw.org.cn 快讯】
北京正在“开闸”留住本科生,正式加入“抢人”大军。尽管在年龄等方面都有适当条件的放宽,但是北京市此次出台的《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并不同于有些城市的落户政策,而是施行“精准引才”,很大程度是为北京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服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后立刻删除
法治周末记者 高原
自2017年各城开启“抢人大战”之后,一直被大家认为最难落户的北京,终于也迈开了步子。
7月16日,北京出台《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出“计划单列”式抢人的大招。
《办法》规定:对于全市重点发展领域,面向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按照计划单列办理引进。
这一政策意味着,北京正在“开闸”留住本科生,正式加入“抢人”大军。
门槛逐渐降低
政策发布后,“北京落户门槛放宽至部分本科”等相关话题随即进入热搜榜。有网友直言:“人才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连北京都开始抢人了?”
尽管北京市在2018年已经开始施行积分落户的政策,但是在《办法》发布之前,对于毕业生落户北京的政策,执行的是2018年2月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
在2018年版本管理办法中,第一章第一条提到要营造的是“开放、规范、有效的毕业生选拔培养环境”,与新的《办法》的“营造发现、引进、培养、留用优秀毕业生制度环境”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与2018年版相比,《办法》对申请人的学历、年龄和资格条件三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宽。
以学历为例,2018年版管理办法规定的是只有文化、体育和郊区用人单位可适当引进本科毕业生,其他用人单位引进的毕业生则原则上要具有研究生学历。
新发布的《办法》则对部分本科生作了放宽。具体为北京地区高校、京外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都可以申请,同时对文化、体育和郊区用人单位的引进岗位和院校要求、学历要求进行细化。
在年龄方面也适当放宽,《办法》规定,原则上毕业生本科不超过26周岁(2018年规定不超过24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0周岁(2018年规定不超过27周岁),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
值得一提的,此次落户改革的一个亮点是,直接办理引进手续,不占引进指标的毕业生范围增加。
例如,在《办法》第三章第11条中提到,将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纳入计划单列。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认为:《办法》在人才引进范围方面,和往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放宽。
他表示,用人单位不限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一些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企业也可以引进人才了,而且除了在京高校毕业生,京外知名高校的毕业生也有机会落户北京市。
此外,在人才办理落户方面,北京将实行引进毕业生工作全程线上办理。“有助于解决过去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的问题,人才引进工作流程更便捷高效,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留京进京发展。”马亮说。
精准引才
尽管在年龄等方面都有适当条件的放宽,但是北京市此次出台的《办法》,并不同于有些城市“来者不拒”的落户政策。
北京市人社局也在政策解读时介绍,此次《办法》一大亮点就是突出重点,精准引进。
在2017年9月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第一章第一节就明确,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而此次“精准引才”很大程度是为北京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服务。
在《办法》的第一章第一条,也专门提到“为落实《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进一步营造发现、引进、培养、留用优秀毕业生制度环境,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宝贵人才资源作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办法。”
例如,尽管《办法》提到将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纳入计划单列。但毕业的学校只是第一个门槛,最关键的门槛是要符合“重点行业”,包括:北京市重点支持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两区”建设重点落地项目。
《办法》提出,本市市级“服务包”企业,重点税源、重点引进、重点培育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等招聘上述毕业生时可以不受落户指标的限制。
同时,目前北京的人口导向是内城控制人口,郊区增加人口。在本次的人口新政中也体现了这个逻辑。基于郊区化的人才引进和优先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城市运行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需求”方面的人才引进等两大特点。
与2018年版本的管理办法相比,新版《办法》制定年度指标分配方案遵循的原则由五项精简为四项。其中,保留了扶持郊区、艰苦行业、基层一线发展的原则。
而根据公开信息,去年年底以来,多个特大、超大城市放宽了郊区或新城落户门槛。
一线城市的“大招”
从2017年开始,尽管二三线城市成为“抢人大战”的主力,但是一线城市一直到近年开始才频频放出吸引人才的大招。
其中,一线城市中的北京和上海也常常拿来做比较。
以落户方面为例,上海可以通过居转户和引进人才等方式落户,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居转户”全年落户人数总额为18418人,人才引进落户人数为13899人,如李佳琦、杨超越等明星、网红都是通过特殊人才引进落户上海的。
而北京自2018年开始实施积分落户,每年都有超过10万人提交申请,但最终的落户规模仅有6000人。从2018年到2021年最低入围分值逐年上涨,分别为90.75分、93.58分、97.13分、100.88分。
此次北京发布的最新政策,也被很多人同去年上海发布的毕业生引进政策相比较。
早在2018年年底,上海就放开人才落户政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应届本科生可直接落户。
去年9月23日,上海市又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根据此《办法》:博士,“双一流”硕士,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六校的本科应届生,都可以直接落户上海。
该办法的最大亮点在于将直接落户范围进行了扩大。比如,对于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
不仅如此,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参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执行。
对于本科毕业生,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增加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试点,探索其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这也意味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
紧接着,去年12月1日,上海又公布了《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2021年留学生落户上海,国外本科+硕士即可落户,条件比以往更加宽松。
而广州在去年年底也放宽了“双一流”高校大学本科学历人才的入户社保年限要求,从此前的要求6个月社保放宽至1个月。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在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和15个新一线城市中,至少有11城针对户籍政策进行了修改,基本的方向大都是放宽落户的条件。
“最近一两年,包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人口上千万的超大城市都加强了人才引进力度,所以坦率地说,北京也存在人才的压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有数据印证了这种说法,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指出,一线城市中,北京最留不住本科毕业生,5年后离开的比例达到了35.7%。
王晖介绍,《办法》已经酝酿了将近半年时间,北京实际上此前在通州副中心等地区也有过放宽人才引进标准的动作,此时出台可谓正当其时。不过,从整体来看,相对于上海、广州和深圳来说,北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仍然是较高的。
网页链接:http://www.legalweekly.cn/fzzg/2021-07/29/content_856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