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与法治舆情观察室 http://www.blaw.org.cn 快讯】
本文来源|企业先锋
编辑整理|今日读法
文:小余
如今这个世界,可以说是无利不起早,什么火人们就炒什么。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很多人开始炒起了房,随着资本股票市场的活跃,大家又开始“炒股”。前段时间,大火的基金也是如此,在一大群人的簇拥下,火了起来,可如今的基金市场,却跌到里谷底,被割了韭菜的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此外,近日,一则关于90后炒熊的话题也上了热搜,迅速引起了人们的讨论。据说是一种来自日本的“积木熊”,一只熊在日本的原价是三千元左右。但是,在进入国内,价格被炒到至少上涨一两千元,多则暴涨数万元。特别是越是稀有,市场价就越高。倒卖积木熊甚至成为了不少90后、00后新的投资方式,有人甚至通过一只熊就赚到数万元。
有人能赚钱,自然也有人被割韭菜。事实上,近年来,这种类似的玩法特别多,就拿风靡很长一段时间的“炒鞋”来说。鞋子原本只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时尚和潮流的追求越来越高。
然后,就有一部分人对鞋子特别的苛求,甚至不少人对鞋子还到了“疯狂”的地步。从各个平台、专柜收集鞋子,并且还把一些限量的鞋子作为收藏品。就此还不为过,近年来,还演变成了一场资本游戏,衍生出了“云炒鞋”和“鞋期货”等金融概念。
一些原本只有上千块钱的限量版球鞋,甚至被炒到上万元。而“炒鞋客”的赚钱方式与“炒房客”还是非常相似的。他们先用较低的价格囤积大量球鞋,然后等市场缺货,势必会引发提价,等市场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时,再把些流入市场售卖,从中赚取暴利的差价。不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可能不会知道这其中有多大利润,事实上,凭借炒鞋月入十几万的都大有人在。
那么炒鞋这一模式为何会在我国兴起呢?事实上,这与篮球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绝大多数男性朋友应该都对篮球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特别是对于乔丹等世界球星更是痴迷不已。关于他们的相关的商品,也是被广受追捧。
就以迈克尔·乔丹的AJ系列鞋来说,一开始因为大家对于乔丹的喜爱就开始追求他的同款,因此穿AJ系列球鞋也逐渐成为了球迷之间的一种时尚球鞋文化。后来,随着时尚文化的发展,以及明星的推广使更多的粉丝开始追逐球鞋,进而形成高价收藏和转售鞋子的雏形。
不过此时,收藏这类运动鞋依旧还是主要集中在球迷的小圈子里,但是随着潮流文化的发展,球鞋逐渐被球迷以外的人所喜爱。很少接触篮球的明星和女生也开始喜欢上了球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纷纷购买球鞋,像AJ系列这样的著名运动鞋更是广受追捧。
此后,各大品牌商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还采用限量版、签名、联名款等宣传手段,来吸引众多鞋迷粉丝蜂拥而至。于是排队买限量版鞋、买鞋摇号等新闻也逐渐被曝出了。由此,“炒鞋”也就应运而生。
例如,在不久前,一双AJ5冰蓝球鞋就从9000元涨到了近25000元,NBA球星莱昂纳德的夺冠球鞋,在短时间内就从4000元涨到了三四万。可想而知这背后有多暴利。当然,炒鞋文化之所以能够兴起,也是有一定的客观原因的。市场需求是主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口袋里的钱多了,年轻人作为时尚文化的主要群体,对名牌服装和鞋子也有更大的需求。
与此同时,如今的父母也愿意花很多钱来给孩子买名牌鞋,在校园中也逐渐形成一种攀比风气。众所周知,如今大多数校园也都统一了校服,也就是为了杜绝青少年们的攀比现象,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鞋子是未进行统一的。因此,不少人就转向了鞋子的攀比。就比如说一个学生穿着一双限量版的AJ球鞋,在校园中肯定会成为大家的关注对象,特别是对于一些喜欢打篮球,或者踢足球的男生来说更是对鞋子有着追求。
当然,不止是在校园里,在社会上,也是如此。对许多年轻人来说,穿名牌鞋是很常见的事情,更多的市场需求也将推动了鞋子的价格。与此同时,品牌商也会借机宣传鞋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大力开展“饥饿营销”,给粉丝呈现出一种“一鞋难球”的景象。在各种引导下,就出现了抢购和高价倒卖的现象。
然而,就在炒鞋和价格飙升的背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就是球鞋的泡沫太大。就连,央视也报道称,这里面甚至涉及到了“非法传销”。特别是一些二手球鞋交易平台甚至在恶意炒作、哄抬球鞋价格。央视甚至还发出过这样的警告:二手鞋交易平台将原价1000元的鞋子,抬高到上万甚至几万,这严重违反了正常的市场规律,性质可以说于传销组织非常相似了。
此外,在卷入炒鞋的人群中,主要的都是90后、95后和00后这群人,相对来说这群人较为年轻,很多情况下他们都缺乏一个正确的消费观,思想和思维也都比较容易被左右,很多资本家也就是利用这一点,从而将球鞋炒了起来。即使有部分人因为炒鞋暂时获利,但被割韭菜的却也还是他们自己,最终还是资本方,以较低的成本制作出远远超过正常获利的范围。在这背后,大多数年轻人只是沦为了资本家的工具而已。
本文由企业先锋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原文标题:又一行被定义为“传销”?连央视都已发出“警告”,该警惕起来了
文章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89442517936534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