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今日读法网 - 不忘初心 与法同行

    地  方:

今日读法 >> 法规

首页 > 今日读法 > 法规

12至14岁故意杀人等犯罪或将负刑责,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调整有哪些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0/10/14 11:00:23   来源:齐鲁网   

【商业与法治舆情观察室 http://www.blaw.org.cn 快讯】(齐鲁网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3日讯 今天,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意味着,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将由此前的十四周岁拟下调至十二周岁。那么,调整的背后又有哪些现实背景?
现行《刑法》:未满14岁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对刑事责任年龄做了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也就是说,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实施何种犯罪行为都不构成犯罪,无须负刑事责任。
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为什么是14岁?
这一立法观念可以追溯至1979年。综合考虑当时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心智发育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1979年刑法确定刑事责任年龄最低起点为14周岁。受制于当时的教育水平和未成年人成长条件、环境,这样的年龄界限有其合理性。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人数多年持续降低
据中新社报道,国家统计局2019年公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8年,中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比和青少年作案人员占比呈现持续降低趋势。2018年,中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3.4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比2010年减少3.4万人,降幅达49.6%。
今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显示:在2014年-2019年,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形势趋稳向好,但2019年犯罪数量有所回升,尤其是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强奸犯罪人数在上升。

调低最低刑责年龄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犯罪率并未增加,为何近年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越来越大?
有媒体今天发起投票:12至14岁故意杀人等犯罪或将负刑责,你怎么看?超过2000网民参与投票,其中表示反对的仅有33人。

 

很多人对这起案件也不会陌生:2019年10月,13岁大连男孩蔡某某将在同小区内居住的10岁女孩琪琪杀害,并抛尸灌木丛。因蔡某某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警方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其收容教养3年。
类似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近年越来越多被报道。需要承认的是,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已成趋势,部分犯罪手段也越发残忍,远远超出社会对未成年犯罪的认知程度。
在我国现行立法观念来看,未成年犯罪,应以矫正为主,帮助其理性行事。因而按照我国现行立法,大连13岁男孩蔡某某最终只被收容教养,仍然是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声音表示,这种关爱也损害了不特定的大多数人的利益。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实际是以对小部分群体的特殊对待放弃对被害人的保护责任,就像空头支票一样无法兑付。对于被害人来说,这是否公平?
另一方面,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不能低于12岁。就世界其他国家来看,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的界定相比中国都较低,瑞士、新加坡为7岁,墨西哥、菲律宾为9岁,英国为10岁,土耳其、荷兰为12岁,以色列、法国为13岁。相较之下,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有充裕下调空间。
也有相关专业人士表示,立法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立法调整的是社会秩序,解决的是社会问题。相比此前立法的条件,随着社会发展,当今未成年人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提前发育,让未成年人有能力实施大体力、高智商犯罪行为。立法需要对这种变化做出恰当的应对,才能很好地规范和调节社会关系,保护人民。

闪电新闻记者 杨丽  报道

 

原文标题:12至14岁故意杀人等犯罪或将负刑责,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调整有哪些现实意义?   来源:齐鲁网  原文链接:http://news.iqilu.com/china/gedi/2020/1013/4670712.shtml

 

0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于今日读法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读法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日读法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非今日读法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邮箱:law10086@163.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今日读法网联系,我方将尊重您得意见与建议。

民生舆情

暂无

友情链接

今日读法网 - 不忘初心 与法同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所联盟 地方链接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