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今日读法网 - 不忘初心 与法同行

    地  方:

直击现场 >> 打假维权

首页 > 直击现场 > 打假维权

商业与法治舆情观察室:从州到县的“打假”机构——不卖书的宋代“书铺”



发布时间:2020/8/19 8:36:28   来源:文史硕士   

【商业与法治舆情观察室 http://www.blaw.org.cn 快讯】:(文史硕士)

说到古代的书铺,人们最先想到的是用来卖书的地方,其实并非如此,古代买书的场所叫书肆,这和书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那么古代“书铺”不用来卖书,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答案一定会让人大为震惊——这是处理公文和公证事务的民间机构。

书肆(书坊)

书铺的存在让宋代社会更加和谐,能够解决大多数民间纠纷和诉讼问题。它的职能主要有代人起草诉讼状或者证明供状等、参加铨试者和参选官员办理延伸手续,以及协助科举士子处理和考试相关的事情。

一、宋代“书铺”的出现让科举考试中官员包庇和考试舞弊的现象得到缓解,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端正考纪的作用

中国古代造假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来科技水平就比较低下的年代,遇上一些比较高超的造假分子实难鉴定,在唐朝时期唐太宗就曾经非常恼火,下令对选拔官员中被查出来造假的人直接处以死刑,尽管有这么严厉的惩罚措施,但还是无法杜绝造假事情的发生。因为条件的束缚,大多数造假者还是可以逍遥法外,连皇帝都拿他们没办法。

到了宋代,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书铺”这个特殊的地方应运而生。宋朝的书铺作用非常大,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证处,是比较权威的打假机构。全国范围内都设有这样的更正机构,专门处理某一地区的事务,从州到县,依次安排重要官员把守。这样的举措大大减少了宋代官员考试中的造假行为,为国家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宋朝书铺

官员造假在考场舞弊行为里只是其中一个小的分支,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考生在考试中作弊现象,这里就只能完全靠考官挨个来排查了。尤其是关于考试信息的篡改,更是增添了考官的监考难度。这样一来,书铺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书铺的印章伴随考生从自己户籍所在地一直到京城参加殿试,每一场都需要书铺亲自认证,这样一来,减轻了考场监考官的压力,那么除了能给宋朝廷提供便利之外,宋代书铺对考生有没有什么帮助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二、部分书铺为考生打通进京赶考的阳关大道,在查处文状方面试图谋取私利,使得书铺分为官家和私家两种

要谈宋代书铺在科举考试中的作用,那就不得不说一说宋代的科举制度了,科举考试到了宋代被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解试、省试和殿试这三级,士子们刚开始的考试被称为解试,这也是等级最低、难度最小的一门考试,凡是考试通过的就可以去京城参加省试,省试一般都是由礼部主持操办的,难度系数上升一个等级,如果过了省试,那就只有最后一关殿试了。殿试顾名思义,是皇上主持的考试,要直接进宫面见皇上,当面进行测试,有点像现在的面试。

宋朝科举制

接下来说说宋代书铺对一些考生的作用,首先在解试这一关,应试的考生需要向地方机关递交自己的文状,其中包括姓名籍贯和二代情况等等,这些基本的信息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备在当地考试的资格。如果不是当地人就不能参加这场考试,需要到他的籍贯地参考。有去别处参加考试的考生是因为各地录取的人数不一样,有的地区录取的人数较少,在当地参加考试的考生如果比较多的话就会导致录取的概率下降。所以有的考生投机取巧,去别的考区参加考试,这样可以增加自己录取的概率。比如在北宋都城开封,录取的人数就会比其它地方多很多,考生都想在这里参加考试,所以书铺就出现了,作为帮人代写公证文书的地方,他们为考生篡改籍贯,这样的“业务”费用大概在六千或者七千钱左右,不是什么豪门望族,也不会出此下策。

这一类书铺和官家书铺恰恰相反,刚开始宋朝书铺都是为朝廷效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书铺逐渐普及,成为只是帮助考生撰写文件和公证的场所,缺乏了秉公办案的能力。宋朝书铺成立之初也是让那些想着投机的考生们很是头疼,它是宋朝推行公证制度的机关,在履历档案的把握中彰显出宋代严肃考纪的坚定目标。

宋朝的科举考生

当时的读书人如果想去京城参加考试,那就必须要带上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材料,这些材料都要交给当地的书铺验证,只有经过重重确认才能盖上印通过检查,书铺的印记就成了考生们的入场券,这时候的书铺地位较高,在科举考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让考生望而生畏的杰出公证机构。

三、宋代书铺对于严肃考纪方面有利也有弊,随着时代发展,书铺起到的作用有所偏差,但整体上还是公正的

地方书谱的公正度难免会有些偏差,对于公证事务的把控没有朝廷和京城书铺那么成熟,读书人到了京城之后一般都会让材料接受京师书铺的检查,这边的鉴定更加靠谱和专业。京师书铺收好材料之后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定,如果确认无误就会再抄一份作为保留存档,原来的材料也会盖上印戳,这两个等级的公证机关都盖上了大印,才说明这份材料是真实可靠的,考生没有弄虚作假。接下来想考哪个部门的职位就只需要把履历档案投递过去就可以参加考试了。

在宋仁宗时期,有一个书生骑着一头跛了脚的驴来参加考试,从安徽老家赶往京城投递材料,一路上大家都觉得这位书生气度不凡,不像是贫苦人家出生的孩子。经过仔细观察还发现他很懂礼貌,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只是穿着打扮比较朴实,还骑着一头跛脚驴,所以没有人把他联想到达官显贵的家庭中去。这位年轻人将材料投递之后就离开了,有一些好奇的百姓就上前去打听这位年轻人究竟是哪家的公子,书铺给出的答案实在让人震惊,他居然是宰相的儿子吕公著,虽然是贵族出生,但是为人处世非常低调,一点也没有“官二代”的派头。

吕公著

就是因为这样的事情,使得人们对公证制度保持了更大的信任,认为连当朝宰相都严格遵守的制度,果然是名副其实。其实制度再怎么好中也有被人抓住漏洞的时候,南宋时期的秦桧就是一个典型,他当上宰相的时候看到一个名字非常眼熟——曹泳,于是赶紧让书铺查查到底是谁家的孩子,经过一番查找,原来这位是曾经给秦桧解过燃眉之急的恩人曹泳,于是秦桧立刻利用自己的权力给他一个“户部侍郎”的职位,后来经过京师书铺的考察,发现这个人完全没有能力成为户部侍郎,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也难免出现后期公证制度不再公证的情况。

宋朝后期一些小的书铺出现,打乱了原有的考试秩序,它们虽然也通过了官家的认证,是正规的公证机构,但是完全为了谋取利益而生。在举子作弊里最经常看到的就是夹带和代笔这样的作弊形式,这些都需要书铺的配合。官方不断采取措施想要解决书铺帮助考生作弊的问题,约束书铺的行为。虽然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那些为了谋取钱财的书铺还是愿意铤而走险,帮助那些前来考试的考生制造假文书,花钱就可以盖章。

宋朝林立的小书铺

除了要处理考生的家状之外,包括试纸的装订也归书铺管,考试前每一个举子都要自己备考试用纸,按照规定,书铺需要把家状和试纸粘在一起作为卷首,交给礼部准备考试。这一系列操作都是要交钱的,从提供纸张到检查、装订,最后投递到礼部,全部交由书铺负责的话需要花五千钱左右,而书铺提供公证和黏贴则只需要两千钱,这样的落差使得很多考生都选择自己准备考试用纸,而书铺为了吸引更多考生来这里办理,甚至会推出优惠政策,这使得书铺完完全全为了牟利而存在,失去了当初公证的价值。

宋朝书铺从刚开始的公正到后期逐渐形同虚设的原因,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国家层面的原因,宋朝统治者们在书铺成立后期对这项公证制度逐渐不加管制,任何一个机构没有枷锁和束缚是不可能长期保持优异水准的,另一方面就是书铺本身利益心重,加上朝廷官员贪婪无度,上下勾结才导致这么一个好机构逐渐没落。

总体来说,宋朝书铺帮助到科举考试很多,方便了国家考察考生学习成果和材料是否准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为国家更好地选拔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宋史》《钱塘遗事》

原文标题:从州到县的“打假”机构——不卖书的宋代“书铺” 来源 :文史硕士

0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于今日读法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读法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日读法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非今日读法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邮箱:law10086@163.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今日读法网联系,我方将尊重您得意见与建议。

民生舆情

暂无

友情链接

今日读法网 - 不忘初心 与法同行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所联盟 地方链接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